找到相关内容694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朝慈善救济

    ,寻其因,观其果,以弥补往来研究之缺憾。当然,也或者认为是一个补充。   “唐宋社会变革”说为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,备受关注。学界历来对其也是颇有论争。自提出之后,迄至当下,意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279246.html
  • 人本佛教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

    佛教当下必须与全社会同步,把“以人为本”作为历史新进程的指路标。   “以人为本”不仅是中国大陆佛教的指路标,即便是已经基本实现“人间佛教”“三大革命”任务的中国台湾佛教,同样面临著实现任务之後向...

    王志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5079436.html
  • “安于死而无愧”——朱熹生死智慧探微

    如此。他那个当下自散了,然他根却在这里。根既在这里,又却能引聚他那气在此。引事难说,只要人自看得。”(《朱子语类》卷三,《鬼神》第47-48页)个体必死的生命通过“气”的感通作用而汇入了家族大生命之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579486.html
  • 秘密曼荼罗教广付法传解题

    诚悲诚恋谨言。”   皇帝批曰:“和上行登十地,来自五天。敷演瑜伽,宣流梵甲【172】。周游万里,践历三朝。光译圣言,亲承师授。当下武之兴运,继前薪之火传,而弘菩提心,为众生病。弥留有问,震悼增深。宜依...

    冈田契昌阿阇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480095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自在”[27]的道理。既然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,当下虽在生死中救度众生,而不见有生死相,便是涅槃;若离开这种不见生死相就是涅槃的境界,便无寂静真乐的涅槃可言,所以说菩萨“以处生死为乐,不以涅槃为乐”,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当下,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、见等七大,原本就与真空、觉、明、知一体同源、不一不异。这里不但明显的是把“性”做为“心”的基础来使用,而且这一运用原则在整部《楞严经》当中基本上是贯彻始终的,所以我们可以说...性识明知,觉明真识”等,都是在阐述“性”是“心”的本质、本体或特性。意思是说真心的本性不但本来就是清静无染,光明洁净,充满智慧的。而且在常住真心的体性当下,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、见等七大,原本就与真空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
  • 刘述先: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

    ,但它的传播却不能不始于「内在」的当下。尽管它以终极关怀为主导,它的影响力却遍及生命的每一领域之内。逻辑推论与经验推概虽然只具有第二义的重要性,也可以被用来支持宗教信仰。西方的神学恰正是这样的产物,它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681607.html
  • 大圆满法加行 寿命无常(1)

    最后一顿饭,不会有明天。我们每时每刻都是,把当下的此时此刻,当做最后的时刻,以这个为标准,这样我们才会精进,才会努力,才会奋斗。我们有了目标,有了方向,努力奋斗了,精进了,我们才能快速地成就、成功。 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无常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1001681682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

    生活禅的内涵。寺庙通过这活动,试图探索传统的佛教禅学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相即相融。[24]夏令营的宗旨,是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,将信仰落实于生活,将修行落实于当下,将佛法融化于世间,将个人融化于大众,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73681903.html
  • 《一函遍复》讲记(2)

    迷信。  这要用心来感心,不是说你还是一个躁妄的罪恶的心就能感通得了的。  就好像五逆十恶的人求往生,他也当下要转变,要有信愿持名的心,才能感通弥陀愿力。如果他对阿弥陀佛愿力根本就不相信,还是用五逆十恶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4282348.html